《傷寒論》必背原文(三十五)
【原文】
血弱氣盡,腠理開,邪氣因入,與正氣相搏,結(jié)于脅下,正邪分爭,往來寒熱,休作有時,嘿嘿不欲飲食。臟府相連,其痛必下,邪高痛下,故使嘔也。小柴胡湯主之。服柴胡湯已,渴者,屬陽明,以法治之。(97)
【釋義】
本條論少陽病的成因、證候、病機與少陽轉(zhuǎn)屬陽明的證治。
“血弱氣盡,腠理開”是言平素氣血虛弱,肌腠疏松,致使邪氣乘虛直接侵犯少陽經(jīng)腑,與正氣相搏于脅下,發(fā)為少陽病。正所謂“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”,可見體質(zhì)的強弱,是少陽受邪乃至其他任何一經(jīng)受邪與否的內(nèi)在因素。邪入少陽,正邪交爭,互有進退,邪勝則寒,正勝則熱,故見往來寒熱,休作有時。少陽膽氣被郁,疏泄失司,情志不爽,則見情緒低落,精神抑郁,心中不快。木郁土壅,脾胃納化呆滯,則見不欲飲食。少陽受邪,必然累及相關(guān)的臟腑,“臟腑相連”,即肝膽相連,脾胃相連。肝膽屬木,脾胃屬土,木可克土,故木為高,土為下。肝膽木邪,多易犯中土脾胃,此即“其痛必下,邪高痛下”。肝木易乘脾土,則為腹痛;膽熱易犯胃土,胃氣上逆,則為嘔逆,因此“喜嘔”便成了少陽病的特征之一。病由邪入少陽所致,法宜和解,治以小柴胡湯。
服小柴胡湯后,若少陽之邪得解,膽腑清利,三焦調(diào)暢,則不應見口渴。如果反見口渴,則是病傳陽明的征兆,所以說“渴者屬陽明”。病入陽明,則當按照治療陽明病的方法去治療。